深度|这般颜色作将来:大国工匠朱文立与女儿的天青色
开屏新闻2023-08-28 21:41

中国的英文译音为china,与瓷器译音相同。世界认知中国从瓷开始,宋代古官瓷则在一定阶段代表了中国瓷器的最高成就。而创烧于北宋时期的汝瓷,被评为中国瓷器烧制的巅峰,但是它仅存世了六十年就消失了。800多年来,陶瓷工匠们都在苦苦寻觅,乃至不惜呕心沥血试图仿制重现,朱文立就是其中的一员。如今,他是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大国工匠。若非他,宋代这绝色风雅,也许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无法再把玩。时至今日,年过七旬,“天青”依旧是朱文立的毕生追索。

近日,“云上天青”汝官瓷艺术展暨瓷器艺术交流会在云南省图书馆开展,大国工匠朱文立和陶瓷艺术家朱宇华携42件主要汝瓷作品来到春城昆明,向广大瓷器爱好者们现场交流汝瓷的研制与恢复、汝瓷的奥秘、汝瓷的欣赏价值与使用价值。

2ba4d964548e2e828c49a8c1655a195.jpg


800 年后复烧汝瓷

“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这是800 多年后的公元1984年,朱立文望向雨后天晴的天空,对自己也是对世人发出的感慨,他为寻找千年汝窑和汝官瓷烧造技术用去了半生光阴。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现代流行歌曲这样唱着雨过天晴时云天交接处,破开那一点自然的天蓝色,孰不知这曾是800年前北宋时期烧制的汝瓷中的天花板色——天青色。它貌似单色,不尚华彩,其实品格高贵,韵质丰富。其青似青非青,似蓝非蓝,醒目浴心,却难以言宣。

汝瓷珍贵在釉色,色泽清奇,如千峰碧波翠色来,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可惜,汝瓷仅存世六十余年,传世品不足百件,价值连城。2017年,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被拍出2.94亿港币高价。800多年,窑空烟冷,技艺失传。即便后来乾隆皇帝亲自督烧,也未能重现。复烧汝瓷成了后世陶瓷工匠们的终极挑战。不曾想,当世竟有比清宫匠人更厉害的人,他就是朱文立。

b5555948bd4b3778a637875b149e4e9.jpg

上世纪80年代初,退伍军人朱文立转业后来到汝州临汝陶瓷厂上班,自那时起,他便与汝瓷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耗尽了他一生的光阴。

临汝瓷月白釉、豆绿釉产品,1982年,朱文立第一次听说800多年前产于汝州的有着神秘色彩的汝官瓷,强烈感受到了人们对恢复这一稀世珍宝的渴望。从来到陶瓷厂的第一天,他便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放在了配釉烧窑上。彼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烧制的临汝窑不是汝窑。直到在北京故宫参观时遇到了陶瓷界两位大家冯先铭和李国桢先生。

“冯先铭和李国桢老师说,你以前试烧的不叫汝瓷,那叫临汝瓷。宫廷用的天青釉汝官瓷才叫汝瓷。”随后,冯先生安排朱文立到故宫去看珍藏的汝窑珍品,在那里,他看到了宋代的弦纹尊,天青色的釉面,美仑美奂。这一次北京之行,开启了朱文立对真正汝窑的认识。

“宋代以后,无数制陶艺人都将寻找汝窑和恢复生产汝官窑作为毕生追求,我不知道这会不会也成为我毕生的事业和追求。”虽然这么问自己,但朱文立坚定了烧制汝瓷的决心。

宋代形成了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而汝窑独占魁首。汝窑至明清两代失传,为了恢复它,历代皇帝都很重视汝瓷的恢复,专门在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场,组织全国工匠对五大名窑进行仿制,其他四大名窑的仿制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有汝官瓷天青色未能重现。

c6bc5fef50deee6d07ecd5a38cdf767.jpg

1984年,国家轻工部正式下达汝瓷攻关项目,时任副厂长的朱文立和几位同事成立了攻关小组共同参与了试制,原定于三至五个月完成,然而两年半的时间没有攻下,科研经费花完,研制组也撤了。彼时,朱文立再次悟到“研究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

汝官瓷有两大难关,一是配方难,一是烧成难。此后几年,朱文立一人埋头研究,上山找料、粉碎、调配到烧窑,都是一个人完成。他认为,他这辈子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只有研究汝官瓷了。

那些年,全家四口人只靠着妻子微薄的工资度日。朱文立在带孩子之余,还要去离县城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去烧窑。一窑瓷器往往要烧几天,他就把女儿放在窑场上。“在烧制的过程中,每一个配方我就要用不同的火来烧制。烧制过程中窑火气氛升慢了,腿都烧成了伤疤,又累,到高温的时候很难受,再加上几天不睡,有几次等窑火停了以后,躺下啥都不知道了。”朱文立烧制汝官瓷就像锻造自己的灵与肉,人和瓷都在磨难中寻求结果。

当年,河南电视台对他的报道数据显示,从1982年至1987年五年,他找釉料行程约5000多公里,从山上背下釉料石块约15吨,调制配方328个,烧窑1500次,砸碎残瓷片约5吨。

纵是如此艰难,一次又一次的试制,天际中的那抹天青色依然没有出现。看不到希望,朱文立的心在滴血。

复烧成功重现天青

汝窑的烧制中,800年来曾流传过这样一个传说。朝廷下了圣旨烧制汝瓷,两任瓷器官都没有烧成,被斩。第三任瓷器官又烧了两窑没有烧成。回家后闷闷不乐,他七岁的女儿问他为什么不高兴,他说瓷器没有烧成会被杀头,女儿便问,怎样才能烧成天青色,他父亲便开玩笑说活人跳入即可。女儿一听,在父亲烧第三窑时便乘人不备,跳入窑中。窑器崩裂,光怪陆离,片瓦值千金。

1987年初,活人祭窑的传说启发了朱文立的思路。虽然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朱文立决定加入骨头进行调配,“因为骨头的主要成分是磷和钙,不知能否起到一定作用?”他开始用各种骨头试,把它们碾碎后配入釉料中,有一次烧了很多骨头,有一个骨头上出现了指甲盖大的天青色。这给了朱文立希望。

559dc54ea0868eaf1b1ea3f2f555f85.jpg


1987年4月的一天,朱文立经过1500多次的失败后,一件天青色汝官瓷终于出现在他的面前。这是汝官瓷烧制技术失败后,第一次再现他的面前。1988年,朱文立烧制的汝官瓷通过国家鉴定,1994年,该项成果被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授予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汝官瓷仿制成功轰动了全世界。

花尽半生光阴,历尽千辛万苦,朱文立获得了成功。成功复烧出与宋代汝官瓷几无差别的天青色,使断烧八百年的绝色重现于世,朱文立因此被誉为青瓷第一人,还应邀到美国讲学,汝官瓷后来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礼品。

成功并没有让朱文立停下脚步。近四十年过去了,朱立文烧制的汝瓷有几十万件,但是真正呈现完美天青色的精美汝瓷仅有几十件,如果器物釉色不均匀、变形就不能算是精品了。而他自己看来,那几十件天青色瓷器的出现只是偶然,烧制汝瓷器的真正秘诀他还没有掌握,真正的工匠从不自欺,更不会欺世盗名,不合格的瓷器被他全部砸碎了,那些走向完美的代价,在哪里才能找到那保证每窑都能够成功的古法呢?

朱文立所在的汝州是宋代官窑的主要生产地,他个人没有能力到处去搞地下挖掘,于是,只要有新工地挖出的新瓷片,朱文立准会闻风而至。四十个春秋,他跑了无数个建筑工地,并且发现了十多个古窑址,但是都没有找到那个失落了八百年的吉光片羽。

0117678576f6f377ac12ed93ae5fadc.jpg

“汝瓷名贵就名贵在釉色上,汝瓷它是用现代科技暂时破解不了的”,经过长期摸索和大量对比研究,朱文立得出了一个结论,汝瓷的关键在配釉。但是即使这个结论正确也是于事无补的,因为汝瓷的釉料配方早已经与汝瓷器一同失传了。

汝州是汝瓷的唯一产地,交通不便的古代窑场都是就地取料,那么,汝瓷釉料所用的矿石只会在汝州的山里,从产生这个念头开始,朱文立每隔三天都会进一趟山。寻寻觅觅,敲敲打打,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他走遍了汝州的每座山,一直在坚持和等待,不断地坚持不断地寻找,希望哪一天一睁眼,一开窑,这个奇迹就会出现在眼前。

198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宝丰清凉寺村发现相当数量的汝瓷残片和器皿,将此处定为失踪数千年的宋代汝窑窑址。90年代中期,朱文立开始了对汝窑的考证。在汝州城内,经他发现,当地陆续发掘出一大批制作工艺比清凉寺更精良的瓷片和制陶器具。

发现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后,“我从个人的经验看,它像早期的发展过程中的东西,在汝州窑址发现后,我发现几大迷案在其中,一个是不是宫廷的,目前清凉寺和汝州天青色瓷片对比,汝州瓷片更精细 ,那说明正好符合历史的记载。第二是汝州的窑器是什么?历史上有几种争论,这也是一大谜案。第三则是汝官瓷烧造技术为啥会失传,历史上推断是宋金战乱,金兵占领汝州时失传的,但那只是推断没有证据。第四大谜案,汝官瓷是不是与北宋官窑有关系,而北宋官窑至今没有找到窑址”。

1992年起,他在汝州范围内的宋代州衙区域内寻找烧造区,先后考察建筑工地100多处,发现了青瓷残片,他提供给了省里的考古专家。2000年5月,河南汝州一建筑区内第三次发现宋代汝窑遗物,出土大量制陶器物和汝官瓷瓷片。2001年春节过后,北京考古界几位权威专家对此发掘鉴定后一致认为,汝州城内应该是一处烧制汝窑的遗址。汝瓷被专家确定发展阶段在清凉寺,鼎盛时期则在汝州城内。

瓷中魁首今窑如何烧就

朱文立做的汝瓷,深得宋代汝瓷神髓。“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辰星稀”,收藏大家“马未都”所说的精品汝瓷品格,在朱文立所制的汝瓷盏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藏之、玩之,或赠予人,都是不可多得的风雅乐事。

天青釉绝美,烧制却难于上青天,也因此更珍贵。气泡、脱釉、偏色,一丁点的瑕疵都必须砸碎。几十年来,朱文立承受过所有的意外和失败,一窑心血,一地碎片,即使早已是工艺美术大师,但面对万分之一的成功率时,也只能淡然接受。“一万件只能出一件,万分之一,也有一点希望吧”。

汝窑,汝瓷,因汝州得名,始于后周,盛于北宋,直到金人南下收场。八百年后,技艺失传。朱文立希望就算用几十万只瓷器化作一地地碎瓷片,破解出汝瓷的终极密码,得以复烧更多的天青汝瓷。

2c00358147c1db33384a57a90902a1b.jpg

汝州东北,山间裸露的岩石,述说着汝瓷的浮沉。为了寻找釉料,每次找料,72岁的朱文立依旧会亲力亲为,四十多年来,从独身一人到女儿长大,眼前的大山、岩石、树木见证了他的足迹。“我的女儿不可能一生像我一样找料,对各种矿石的辨认,所以在找矿料方面还要带她如何找。要找新的料不断配新的配方,使它以后不能再失传,这是非常关键的。”几十年来,朱文立把汝州所有的大山当成试验品,每次失败后,即便再远,也会前往下一座大山。

他拼尽一生,希望将与先辈仰望的同一片天空,在千年之后也放进瓷器中。“600多个配方,我配了将近300个,人的一生中就是不断追求,你不能说固定一个配方我就满足于现状,这样对历史不负责,对后人不负责。”

朱文立的女儿朱宇华如今已是一位陶瓷艺术家,她传承了父亲的技艺,十余年来,她陪伴着父亲走过四季,在无数次的失败中,也体悟到了成功的甘甜。“一个配方里面的微小的成分差别一点点,就出不来这种最美的颜色。所以, 我们一直在配置新的配方,也在找一些矿物的替代品,这是不能停止的过程”。

采矿的过程是辛苦的过程,最费脑子则是配釉。“汝窑不是靠单一的矿石就成色的,每次的配方我们是进行一个配比和调配。每次采回来的矿石都要在窑里煅烧,试了以后可以了然后再投入生产。”朱宇华深有体悟。

朱文立只取汝州当地及周边的天然矿石,哪怕釉料难得、价格不菲,也从不添加任何化学成色剂。先把瓷器胚胎在窑膛中精心地摆放,准确把握相互间距,同时放入火照。

3b30784111376ca3a6320ff838ee0a0.jpg

火照 ,用于测定窑内温度,千年前瓷器匠人们感知温度的智慧,他们像是古代军营中的死士,一生只有一瞬璀璨,却毫无保留展现着炉内瞬息的变化。

汝瓷烧制需要十几个小时的烧制、1310°C的高温,共分为12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瓷器釉色都有变化。在烧制过程中,朱文立守在窑边,观察火照。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勾出火照,观察窑内温度,判断瓷器成色。与其他瓷器不同的是,汝瓷在停火之后,其豆青的釉色,会随着温度的逐步降低,而在半小时之内不断变化。直到最后一刻,工匠才得以确认,它能否变成汝瓷独有的天青色。

每勾出的一枚火照,朱文立都希望勾出的这一枚,就是最完美的天青色。“任何瓷器烧成都是化学变化,就是一次窑变,唯独汝瓷是二次窑变,它的二次窑变历史上没有记载,任何人也都不知道,冷却得快就是豆青色,冷却得恰到好处,才得天青色。”而要获得天青色,这靠技艺、经验,更靠天成。

出窑时,在叮叮当当的开片声中,出现天青,这绝色惊为天人。汝瓷最妙的是不同的光照和角度,会唤起色泽的变幻表达。如果用放大镜观察,釉层中可见稀疏的气泡,有如初秋碧空中的晨星寥落。朗而不寒,丽而不媚。汝瓷就是凭着这样的素雅高洁,天生丽质成为不可超越的瓷中极品,土火凝华的匠艺经典。

“天青”守护与传承

古代有一句话流传下来,汝窑一片值万贯。汝窑跟其他窑制作上工序可能都是大同小异,但是它烧成却很难。它的配方是烧成的最关键。“我们一直在配制新的配方,希望配方能够成功”。

朱文立在1987年时恢复汝窑成功,1987年,朱宇华出生。可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奇妙的缘分,朱宇华觉得自己负有一种使命感,自己与父亲一样,与汝瓷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终生相伴。“我每天不是在瓷就是在釉料的环境里长大,那是渗透到血液里的东西”。

bdcc3d70554e8a4f80f16b886a40404.jpg

朱宇华幼年时就看着父亲做瓷器、找窑址,汝窑一直伴随着她成长直到成年。“所以我觉得它不是一个外来的,它是一个陪伴着我的东西”。上大学时,朱宇华学的是通讯专业,与陶瓷专业丝毫不沾边,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父亲已近70岁了,“我知道,汝瓷还是需要我来学,我要传承下去”。自此,她开始了对汝瓷的学习研究。

作为使命的传承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

汝窑是没有成色原理的,可以说二次窑变是呈天青色的终极密码,朱宇华说这就是火的艺术。经过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找矿料,再费尽心思和脑力配釉,最后还是要尽人事看天意。每次拉开窑门,把窑床拉出来,就能听见叮叮当当的开片声,“特别清脆特别喜悦,我们每一窑都会报希望,但是又不敢太报希望”。一窑出来可能都是废的,太长时间他们就这样循环,“汝窑最主要是要看釉色,如果釉色不对是肯定要砸掉的。不能流到外面,每次砸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做 ,并不是说因为失望得多失败得多,我就不做了,那不可能的”。

“天青色为啥名贵?它是一种半透明釉,它和玉是一样的,所以它烧成以后类似于似玉非玉。”五指轻捏,素坯在釉水中正反各浸荡一次,每处都要薄厚一致,拿捏的指痕无法避免,只能板刀慢慢削去。毛笔沾取厚重的釉料,将缺口细细补齐,不平之处清料,抚平沟壑,渐近自然。

3be7c99441b8218b0ef1e08f4cc37c3.jpg

朱文立被天青羁绊了一生,也研究了一生,如今,朱宇华传承了父亲的衣钵,年事已高的父亲一些体力活被女儿接下。揉搓、按压泥料,朱宇华帮父亲处理着琐碎的步骤。双手在与泥巴、釉料打交道的过程中,如今对粘土的泥性她早已谙熟于胸。塑坯的手法也在一次次摸索中日渐成熟。坯体干至七八分,削去余料,光滑、均匀,利坯刀考验着双手对力的拿捏,条刀修型,弦纹显现。看着不过是一条简单的凹槽,但却连接着北宋弦纹尊的纹路。为了相同,朱宇华练了十年。

如今,传承二字在朱宇华的心中重千斤。因为汝瓷的名气,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假冒伪劣的汝瓷,而这也成为朱文立心中的最痛,他一直记得他的老师冯先铭和李国桢说过,汝瓷是国宝,“最怕假冒伪劣坏了名声”。这也成为传承者朱宇华的责任和使命。

“汝窑用于宫廷,但是它只在走入生活中它才能传承得更长远。所以以后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汝瓷的传播上,包括它跟现代美学的结合上,让它走进现代生活,让它传播地更远更广。”朱宇华认为,传承它是两个字,有传有承,她更多的责任是承上启下。

“父亲当时找到窑址经历了一些苦痛,当时就有专家说,不要太伤心,它可能需要一个时代,而不是现在我们能改变的,但是恰恰我们现在好像等来了这个时代。”朱宇华觉得,自己这一生都做不到最完美的天青,但是她享受中间的一个过程,所以一路还是要走下去的,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长。

如今,朱宇华会办一些茶会或游学班向朋友们、伙伴们传播汝瓷的知识,让人们更懂得这种

正统的天青釉,它素雅高洁,天生丽质,稀世难得。为了让汝窑走进寻常百姓家,她认为汝窑也有现代的表达,也是一个器物的属性。“因为它现代的烧制也非常难,要让它是真正的汝窑是不能加任何着色釉的,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调配新的配方,一直在寻找和钻研宋代官窑的终极密码,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调制出了很美的颜色,比如青釉。”朱宇华说,青釉也是自然釉,它可以称为现代的汝瓷,它的成品率比天青釉高,它的釉色表达范围也更宽,价格亲民,更为更多人所接受。“所以这些年来,我们在找矿石的过程中,在配釉时,会配除了天青以外的其他釉色,因为有的矿石也就只能配成青釉,配的是天青釉,烧制出来失败了必须砸掉,但其他釉色成功是可以使用的。我们可以把这些釉色整理出来,它有各种各样的表达”。

朱宇华说,这也是几十年来,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矿石的寻找和配方的原因,“汝窑不能断代,它的配方就不能断。自然的东西它是变化的,这就要认识更多的矿料,找到更多的矿料配方,最终能有天青表达出来”

有些美不一定能拥有,但是它却可以欣赏。

梅花落作盏,梅之君子,清气满乾坤。案上一盏,主人傲洁气度,不言自明。复刻宋代民间烧制的豆青釉,青碧温厚,如观山河。开片朴拙大方,禅意不尽。朱宇华所理解的现代表达,她认为这些不同器形的器物就像是一座桥梁,通向了那绝美的天青色,让人们认识了什么才是世间绝色。

一杯在手,仿若看见了八百年前,古人那片明澈至净的青天。哪怕岁月纷繁,亦能气定神闲,舒卷随云。而朱文立和朱宇华父女,也仿佛听到800 年前和他们一样的匠人,仰望天穹之际,看到天空到大海的颜色。

追索,还在前进的路上,永无止境。


开屏新闻记者  邓建华  图为供图

一审  熊波

责任编辑  胡巍

责任校对   吴龙贵

主编  熊波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