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锤敲过一千年,这个展览让鹤庆“非遗”再次被看见
开屏新闻2024-03-03 13:51

叮叮当当的小锤声

和着白族小调

萦绕在黑瓦白墙的民居之间

流水流过一千年

小锤也敲过了一千年……

近日,在云南省博物馆展出的“吾走四方——鹤庆银匠的游艺生活”,再次将鹤庆银器行业发展进程中的生动故事,带到更多人眼前。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2).png

该展览中,以大理鹤庆银匠为着眼点,讲述了他们挑行囊走四方的故事。

展览中,有用来熔炼、锻打、塑形的钳、剪、锤、錾、风箱、油桶、坩埚、拉丝板等各种工具及其容器,还有众多银器展品……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3).png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4).png

通过口述史、影像和实物资料,该展通过上一代银匠的记忆与新生代银匠的不断续写,“共话”鹤庆的过去与未来。

这个展览

引起了不少人

对鹤庆银器发展历史的

好奇和关注

你了解鹤庆银器吗?

分割线

策展人说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5).png

云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省博物馆在2023年度推出“云博有约展览计划”,首次尝试向社会公开征集策展人及展览方案,谋求关于博物馆展览更多可能性的创新性展览项目。该展览为首个策展人招募计划实施转化成果。

出生于1992年的年轻策展人王星星,是浙江大学社会学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他告诉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从2021年他开始关注鹤庆银器及银匠群体,并在实地调研和访谈过程中,深入了解鹤庆银器锻制技艺(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鹤庆落地生根、成长壮大的经历和故事。从一些非遗传承人的讲述和展示过程中,他看到了不少实物资料,如制银所用的工具,银匠们外出的证明文件、与家人的信件往来等,他感到了这种从传统发展到现代的文化传承精神的厚重,觉得这些器物背后的故事需要被后人挖掘和了解。

省博物馆展出的老照片和书信等 (2).png

省博物馆展出的老照片和书信等 (1).png

云南省博物馆展出的老照片和书信等

借着省博物馆招募计划的契机,王星星将自己的想法形成策展方案进行投稿。他先后采访了近30位匠人,还不包括银器作坊的一些学徒和家属。

“整个展览最重要的就是‘融’这一部分。”王星星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年轻一代银匠们已经不需要像从前那样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克服大自然的危险和语言文化不同的困难,“以前老一辈的银匠真的经历了非常多的艰辛,没有他们打开市场门路、传承下来这个好手艺,没有他们打好基础,今天的匠人也不会有那么便利。在今天,记住他们的这种精神,传承他们的这种精神,尤为重要。这次展览便是对这种传承精神的挖掘与展示,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叙事与表达,让非遗的传承与传播真正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王星星说。

分割线

鹤庆银器发展史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凡银,中国所出……合八省所生,不敌云南之半。凡云南银矿,楚雄、永昌、大理为最盛。”

云南是中国最早采炼银矿的省份之一。据资料,云南银器的制作,始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

早在唐南诏时期,弄栋节度使、清平官王嵯巅主持修复大理崇圣寺和昆明东西寺塔时,征用了大量鹤庆工匠参与建设,鹤庆匠人们从中借鉴学习了南诏时期的精湛银饰加工技艺。

宋元时期,随着茶马古道的兴盛,新华匠人开始“走夷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加速交融。

到了明朝时期,鹤庆也有了大量的屯军。屯军时期的手工技艺与早期技艺结合,又推动了新的技艺发展。另据史料记载,鹤庆北衙地区在明朝时期有非常完善成熟的银开采技术,是云南省明代主要银矿开采地。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8).png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9).png

民国《鹤庆县志》载:“北衙银厂,在半子山,明时开采,鹤厂以北衙为最著。”

1991年版《鹤庆县志》载:“屯军中有善冶炼和以铜、银加工器具者。村民又习之,诸技艺均能,世代传袭。”

随着银匠数量的增长,以本土为主的金属饰品、器皿的加工市场逐渐走向饱和,银匠们便开始外出谋生,成为肩挑铁炉、走村串寨的“小炉匠”。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小炉匠”主要去往滇西线。

202403031220394AUA4Q_副本.png

“小炉匠”的营业证明

改革开放之后,鹤庆银器锻制技艺迎来了春天,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寸发标、母炳林等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大师。2014年鹤庆银器锻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2018年寸发标、母炳林两位大师同时被列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同年寸发标荣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22年,母炳林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分割线

老一辈工匠历经无数艰辛

工匠们肩挑火炉,走村串寨

走遍云南,进川入藏

在贵州、广西、青海、甘肃等地也留下了足迹

行至青藏高原

甚至远涉老挝、缅甸

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开拓市场,鹤庆银匠会通过观察、学习、模仿等方式吸纳当地的金属工艺造型、纹样,尤其是制作技术,鹤庆银匠也将本民族的工艺文化传播到流入地。鹤庆银匠在流动生活中对工具、技术的不断改良,在工艺上不断学习精进的包容心态,使原本的优势工艺更加精进。在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借鉴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促进了民族手工艺的弘扬和创新。

新华段六一作品、银花瓶、酥油壶、镶嵌裂纹、银壶林海摄.png

新华段六一作品、银花瓶、酥油壶、镶嵌裂纹、银壶 林海 摄

这种在古代就已知

并被加以利用的贵金属

凭借匠人的智慧和一双双巧手

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而恰恰又是这种“新生命”

装点着匠人们的一生

鹤庆银器的发展变化得益于民族融合,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二者相辅相成。

银匠们精湛的手艺,也与他们开放包容、自强不息、勤劳朴实的精神息息相关。

作为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中,将鹤庆银器这项民族手工技艺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分割线

展览中的生动细节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11).png

云南省博物馆供图 (12).png

“天干三年,饿不着手艺人”

“米不能吃尽,话不能说尽,钱不能用尽,事不能做尽”

……

在展览中,不少民间俗语带着时代的深刻印记,传达着朴素的生活观念和人生哲理。

分割线

小锤敲过一千年

新华银器小镇.png

新华银器小镇

坐落于鹤庆坝子西北角、凤凰山下的白族村落——新华村,是鹤庆最具代表性的银匠村,有着“中国银器第一村”的美誉。

这里大师名家辈出,如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寸发标、董中豪、洪钰昌、母炳林等,手工银器蜚声国内外。

新华村银工艺程序包括:选材--熔炼--开片--下料--拉丝--制模--扩形--画样--錾花--焊接--组装--打磨--清洗--抛光。

由这里制作生产出的银制手工艺品、耐看、光泽度好、抗氧化、不易变色。

今天,在藏族、傣族、彝族、纳西族、傈僳族、羌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乃至泰国、缅甸、尼泊尔的一些地方,凡提金银锻造,必定会有新华村匠人的身影。在滇藏线上流传的格萨尔唱词中,亦有“最好的宝剑和马鞍出自白族人之手”的说法。

新华村之所以有“小锤敲过一千年”的盛名,除了其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更在于生生不息的匠心传承。

分割线

这张名片享誉海内外

历经一代代匠人的传承创新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于2014年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鹤庆银器

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为加大银器加工技艺的传承,推动银器产业持续发展,鹤庆县实施了银器文化产业发展项目——三中心一基地,即银器手工艺集中研发和设计中心、银器手工艺文化研学和教育培训中心、银器手工艺非遗传承展示中心和重点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研发、设计、研讨、教学、展示等多种方式并举,不断壮大新华银器传承队伍。

寸发标,从事银器制作40年,手持九龙壶.png

寸发标,从事银器制作40年,手持九龙壶

2014年11月,“鹤庆银器锻制技艺”被国务院文化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18年,寸发标、母炳林被国务院文化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截至2024年3月,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有81人,其中有国家级2人,省级2人,州级9人,县级68人。

新华银器小镇曾获诸多荣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俗文化村、中国淘宝村、云南十大名镇、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全国非遗旅游小镇、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

2022年,“鹤庆银匠”荣获国家级劳务品牌,2023年新华银器小镇新华银匠村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成功申报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分割线

小锤“敲”出乡村振兴之路

【带动就业】

近年来,鹤庆县委、县政府在创建“鹤庆银匠”劳务品牌过程中,不断加强技能培训、名师引领和宣传推介,“鹤庆银匠”劳务品牌日趋成熟并不断发展壮大。

寸光伟,现年40岁,15岁学艺,手持精品酥油灯.png

寸光伟,现年40岁,15岁学艺,手持精品酥油灯

至2024年,“鹤庆银匠”劳务品牌带动就业1.8万人,银铜器产值达32亿元,带动鹤庆全县1500多户居民从事银手工艺品加工,5600多人直接从事银手工艺品加工,间接带动全县从业人员12000多人。熟练的鹤庆银匠年平均收入约20万元,销售人员年平均收入约6万元。转移到州外省外务工的银铜器加工艺人越来越多,仅在拉萨就有2400多人。

越来越多的新华村人将店铺开到家门口,前店后厂成寻常。

【人才储备】

教授学徒的过程.png

教授学徒的过程

为进一步推动鹤庆文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使技艺更好传承,构建人才辈出的新局面,鹤庆县委、县政府决定每三年开展一次“鹤阳骄子”系列人才评选,以开展技能大赛等形式评选培养一批优秀的“鹤阳骄子”。

2021年、2023年,“鹤庆(鹤阳)名匠”银铜器锻制领域技能大赛在新华村举行,吸引了近百名银器匠人参赛。两年共评选出了20余名“鹤庆名匠”称号技能人才。

【电商培训】

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商直播.png

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商直播

2021年,鹤庆新华银匠村电商直播基地成立,快手、抖音直播基地入驻新华银匠村。基地引入多位银器品类网红主播入驻基地。基地免费提供直播基础培训,一对一进行开店、短视频、直播运营等培训,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拓宽当地匠人的销售渠道,提升本地就业率。

目前,该基地已进行3000余人次的培训,签约孵化90名以上主播,服务入驻基地企业50家以上,年均销售额逾4000万元。

近年来,鹤庆吸引了一批外来人员,既有因鹤庆的工艺氛围慕名而至的设计师、工匠、学生和老师,也有因繁盛的银器加工产业溯源而至的品牌主理人、电商运营人员。

凭着敢于冒险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鹤庆银匠练就出代代相传的绝妙手艺

他们游走四方的精神

亦是生存之道、工艺之道和传承之道

如今

新生代银匠与“新乡人”的“归”与“来”

依然延续了老一辈银匠游走四方的精神

海纳百川、守正创新

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

传承优秀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走出了自己的“幸福路”

寸四九和他的团队历时17个月于2020年12月11日全面完工。一座精美的艺术品展现在了鹤庆银器小镇“银匠村”,展现在世人面前。.png

寸四九和他的团队历时17个月于2020年12月11日全面完工。一座精美的艺术品展现在了鹤庆银器小镇“银匠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了解完展览背后的这些故事

如果你有时间

可以到大理鹤庆走一走

看看如今的新村子

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马雯 文 云南省博物馆、鹤庆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审 熊波

责任编辑 吕世成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曹婕

专题更多>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携手南博,遇见美好——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党纪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宁静山城 蒗漫彝乡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