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为云品注入“绿动力”!云南首批5个零碳园区亮相
开屏新闻2024-05-28 13:45

IMG_9857.JPG

云南为何要打造零碳园区?云南打造零碳园区有何优势?5月28日,云南省新闻办召开云南省首批零碳园区创建新闻发布会,首批5个零碳园区“现身说法”,用几个关键词向公众解释了何为“零碳园区”,何为零碳园区全国样板。

关键词:全国样板

云南要打造零碳园区全国样板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梁旭东解释说,园区在成为推动云南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平台的同时,也成为可资源能源消费、碳排放的重点区域。零碳园区是云南落实、发挥云南绿色能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担负着推进绿色产业集聚、探索绿色能源多能互补、推动产品碳足迹评价管理、提升云南重点产品绿色竞争力的重要使命。

云南拟探索创建一批零碳园区,助力园区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先行先试打造零碳园区的全国样板。首批5个零碳园区分别是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片区)、曲靖经开区、玉溪高新区、楚雄高新区(云甸片区)、祥云经开区。到2025年,云南将组织创建15个零碳园区。

在他看来,打造零碳园区的核心是实现园区能源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融合高效运行,并用绿色能源优势助力打造低碳零碳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园区。云南在能源基础上有突出优势,蕴藏了约全国20%的清洁能源资源。2023年,全省新能源新增投产并网装机2086万千瓦,是2022年全年的14倍,新能源成为云南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电源,绿电发电量占比接近90%。

同时,云南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园区89个,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75%,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生物制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向重点园区集聚、延链补链强链发展。

关键词:“绿”优势

推动全国碳减排产业向云南聚集

云南建设零碳园区,有助于以能源产出率为指挥棒,促进全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特别在国际以碳边境调节机制、新能源电池法案为代表的国家贸易新机制影响下,有望进一步发挥“绿”的优势,进一步引进高附加值产业,推动全国碳减排产业向云南聚集发展,以凸显企业的减碳成效、助力绿色能源赋能制造业的低碳零碳价值,体现云南绿色制造的竞争新优势。

在全国尚无零碳园区建设规范标准的当下,云南为探索建设零碳园区,制定了《云南省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工作方案》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设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零碳园区。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王忠新表示,云南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安宁产业园区在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同时,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和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逐年上升;楚雄高新区建成全省首个燃气和生物质双燃料集中供热站、全省首个余热循环利用集中供热站;玉溪高新区依托卷烟及配套、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绿色产业集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碳排放强度优于全国平均水平。阳宗海绿色铝产业园微电网项目成为云南省唯一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度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与案例名单”案例。

此外,云南充分发挥清洁能源比较优势,按照“绿电+绿色制造”发展模式,加快布局“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外贸需求量大、产品碳足迹优”的产业。今年一季度,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云南工业“新三样”增长势头强劲,对规上工业增速贡献率合计达45%,成为拉动云南工业增长的新动能。

关键词:新能源电池

安宁产业园区:

逐“绿”聚链,“碳”路未来

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云南安宁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浦泰介绍,安宁产业园区是云南省首批打造的7个千亿级重点特色园区,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有“磷”有“锂”还有“石油焦”,清洁能源占比90.94%。2023年,产值1564.4亿元,同比增长24.17%。

安宁产业园区逐“绿”聚链,“碳”路未来,致力把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全国零碳园区标杆样板。目前,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已吸引湖南裕能、杉杉股份、华友钴业等头部企业率先集聚。同时,在园区内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优先将园区企业副产的磷酸、双氧水、氟化锂、石油焦等用于新能源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的原料供给,推动跨企业、跨行业副产品和原材料闭路循环、就近供应,大幅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

以零碳园区赋能产业发展,安宁产业园区竭力为新能源电池上游企业产品贴上“零碳标签”,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零碳”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到2025年,零碳园区将努力实现100%屋顶光伏覆盖、100%完成清洁生产审核、100%绿色供电、100%绿色用电凭证溯源,打造成为全国零碳园区标杆样板。

关键词:光伏之都

曲靖经开区:

打造“2+N”现代产业体系

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崔庆宏介绍,曲靖经开区聚焦打造世界光伏之都核心区、全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的目标,‍‍规划了硅光伏和新能源电池两大产业园,已成为全省主导产业全链发展的产业园区之一。

硅光伏产业现已引入隆基、晶澳、阳光、润阳等光伏龙头企业,建成和在建产能达60GW硅棒、50GW硅片、23GW电池片、5GW组件,助推曲靖成为全国少数几个实现全产业链闭环发展的单体城市之一,2023年硅光伏产值占全省硅光伏产值的23%。

新能源电池产业引进德方纳米、亿纬锂能、中科电气等行业领军企业,在建和建成产能达34.5万吨正极材料、10万吨负极材料、23GWh储能动力电池、2万吨铜箔、8000吨导电液、5万吨电池回收,2023年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占全省新能源电池产值的48%左右。今后,曲靖经开区将加速产业迭代转型升级,打造硅光伏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与食品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未来产业等竞争互补、聚合发展的“2+N”现代产业体系。

关键词:投产即零碳

楚雄高新区:

“零碳绿码”促进出口增值创汇

楚雄市委副书记、市长,楚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罗兴贵介绍,园区率先打造零碳园区,为企业提供“投产即零碳”全绿电供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全产业链集聚发展的实践经验。

依托楚雄州丰富的“风、光”新能源优势,园区大部分能源直接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零碳园区规划面积23.07平方公里,先后投入资金16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43个,建筑、交通、数据、环境、生态等基础设施实现绿色化升级,推动企业生产、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的集成耦合,产业链上下游之间高效联动,实现“1+1>2”的效果。建成全省首个燃气和生物质双燃料集中供热站、全省首个余热循环利用集中供热站,正在筹建天然气发电,实现项目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发展、资源循环式利用,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园区、云南省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和绿美园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

围绕“投产即零碳”的目标,打造全国领先能碳管理系统,构建智慧高效的能源管理体系,以数字赋能,实现园区运营阶段的零碳排放,计划减少碳排放20.58万吨。推广产品碳足迹评价,赋予优势产品“零碳绿码”,促进出口增值创汇,打造不少于20万亩森林碳汇开发试点,精准定量监测碳收支空间,减少碳排放12.3万吨。

关键词:十项赋能

玉溪高新区:

从“烟时代”走向“烟+疫苗+锂时代”

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黄云鹍表示,打造零碳园区,玉溪高新区要做强“烟+疫苗+锂”产业集群,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级高新区。

玉溪高新区开展全绿电供给尝试及氢储电研究,着手建设以氢能分布式为补充的能源供给站,进一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碳减排能力;搭建了园区“电可维”能源及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正在建设碳管理、碳交易服务平台;成立了全省首个低碳服务中心,开展绿电保供、电力市场化交易、电力设施维护等基础服务;打造了零碳产学研基地,开展双碳培训、碳交易与碳管理、碳足迹与碳标签认证、零碳园区标准等技术服务。

黄云鹍认为,创建零碳园区,在于共建共享。玉溪全力创建零碳园区,郑重承诺释放“十项赋能”,即纯绿电保供、打造零碳工厂、开展绿电认证服务、开展碳足迹与碳标签认证服务、提供智能化碳管理平台服务、指导开展碳交易、协助企业打造零碳品牌、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双碳培训、探索建立零碳产品和零碳园区标准。

关键词:一体化联动

祥云经开区:

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片区一体化联动发展

祥云县委书记、云南祥云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远表示,园区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片区一体化联动发展,实施双区耦合协同降碳行动,全面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园区主动承接洱海流域产业和东部产业转移,贝特瑞、鸿新新能源、宸宇富基、立新硅、东营昆宇、埃克森等一批绿色硅、新能源电池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先后落地投产,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产业结构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立足大理州100%绿色能源优势,在园区及周边规划建设110万千瓦新能源,建成220千伏莲花输变电站和云南首个“风光储”互补示范电站,国能祥云新能源与鸿新新能源完成首单区域绿电直购,区域新能源实现100%就地消纳,以数字电网为载体的“源网荷储”调控中心建设快速推进。2025年,将新增230万千瓦新能源,新建500千伏近零碳变电站1座、20万千瓦/4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1座。

园区通过实施双区耦合协同降碳行动,建立“智慧控碳+技术减碳+零碳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同时,园区将以智慧园区试点建设为契机,依托卫星应用驱动科学控碳,建立低碳交通体系,推动能源和废弃物处置设施共建共享,开展绿色金融、低碳产品认证、碳足迹溯源等服务,增强园区企业参与国际低碳竞争优势。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闵楠 摄影报道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袁熙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携手南博,遇见美好——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党纪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宁静山城 蒗漫彝乡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