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云南建设”发布会,四州市晒成绩单
开屏新闻2024-06-20 18:07

6月20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在昆明举行“美丽云南建设”2024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就保山市、楚雄州、红河州、文山州在“美丽云南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行发布。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评估达到最高Ⅴ级安全等级,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格,是云南省唯一入选的保护区,在全省50个生态监测基础较好的保护区中排名第一。

微信图片_20240620145232.jpg

分割线

保山:高黎贡山保护区在全省排名第一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吕晶晶介绍,通过有效管护,高黎贡山成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典范,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评估达到最高Ⅴ级安全等级,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格,是云南省唯一入选的保护区,在全省50个生态监测基础较好的保护区中排名第一。

此外,保山昆钢嘉华水泥开展水泥超低排放改造。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防扬尘措施全面落实,秸秆、垃圾焚烧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建成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并正常运行油烟净化设施,机动车尾气检测治理工作有序开展。2024年1—5月,保山市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9.9%、细颗粒物(PM2.5)浓度22微克/立方米。

完成怒江、澜沧江干流及5个城市建成区23条河流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整治排污口313个。隆阳区红花河、大小桥河、易畴河3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通过省级验收。2023年和2024年1季度,全市8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2024年1—5月,22个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优良率100%。

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回头看”,33个涉重金属废渣堆存点问题整改通过省级抽验。完成27个变更“一住两公”地块调查评审,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截至目前,全市涉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871个行政村,498个完成治理,治理率达57.18%。

有序推进系列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021年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145件,完成整改140件,完成率96.6%;2022年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交办问题140个,完成整改109个,完成率77.9%。2024年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28批64件,其中,来电举报28件,来信举报36件,重点关注件7件、一般件57件,截至目前,已办结30件,正在办理34件。着力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坚持信访办理、日常监管、专项执法“一手推进”。2023年查处环境违法行为66起,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起;接到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环境污染投诉818件,全部办结,及时受理和按时办结率100%;2024年1—5月,收到信访投诉举报274件,办结259件,正在办理15件。

分割线

楚雄:“国字号”“省级”品牌数量全省“双第一”

楚雄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金祥表示,楚雄州连续三年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尤其是2022年度获得全省第一名。2023年,楚雄州41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5.1%,较2022年提升2.4%;15个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均值优良率为100%,较2022年提升6.7%;26个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2.3%,与2022年持平;25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10个县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率为98.05%。全州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率达100%。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牟定模式”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截至2023年末,楚雄州行政村、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80.17%、78.62%,全州无城市黑臭水体,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国家水质自动综合监管平台显示,楚雄市龙川江西观桥断面水质已稳定保持在Ⅲ类,这个曾经被列为长江保护修复重点整治的劣V类国控断面,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推进水资源管控、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如今已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景象,成为楚雄市民休闲健身的打卡地。

楚雄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营林营草30万亩。推进金沙江干热河谷、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万亩。推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积极申创哀牢山国家公园,持续加大绿孔雀、西黑冠长臂猿等珍稀物种保护。加强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2023年,大姚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楚雄市被命名为云南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前,楚雄州共荣获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国字号”品牌4个、“省级”品牌4个,数量位列全省“双第一”。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全州GDP达1827亿元,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绿色化工等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占GDP比重8.8%,绿色硅、钛产值达411.54亿元,光伏和风电项目总装机超千万千瓦。

分割线

红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上升1.6%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志远介绍,2024年1—5月份,红河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4%,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蒙自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同比上升7.3个百分点。

红河州对南盘江及一级、二级、三级河流支流和主要(湖库)及“三海五河若干溪”持续开展水质监测,严格落实水质分析预警制度,截至2024年5月共发出水质通报、水质预警函20份。2024年1—5月,47个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数量38个,优良率80.9%,较去年同期提高2.2%。水质重度污染(劣Ⅴ类)数量6个,劣Ⅴ比例12.8%,较去年同期下降2.1%。33个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水质优良比例75.8%,较去年同期提高3.1%;劣Ⅴ类比例15.2%,较去年同期下降3%。2024年第一季度全州24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

开展全口径涉重金属行业企业调查,建立完善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286家,实施落后淘汰关停等减排项65个,削减重点重金属13928kg,削减率达10.7%,提前完成省级下达红河州“十四五”减排任务。先后完成了红河州82个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整治、40个部级挂牌点位整治及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涉及红河州169个涉重金属废渣堆存点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等任务,涉及历史遗留废渣2700万吨以上,实现区域废渣风险防控的目标。

分割线

文山:污水治理从“后进”迈入“先进”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文介绍,截至目前,文山州942个行政村中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共计624个,治理率达66.24%,从“后进”迈入了“先进”行列。

文山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全州年度重点工作,围绕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争先进位”彻底撕掉“脏乱差”标签的目标,全面发动、持续推进,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纳入“红黑榜”和“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进行成绩晾晒。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从州级可统筹10%生态转移支付增量资金中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用于各县(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奖补”,实现州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奖补资金“零突破”。

明确“乡、村、组”三方责任,建立“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网格长包户”的机制,通过村规民约明确户内设施由农户负责管理维护,户外公共设施由村集体负责管理维护,日常的污水管理维护费用由村集体承担,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实现了“老百姓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良性循环,完成了群众从“动不起来”到“停不下来”、村寨从脏得“走不进去”到美得“转不出来”的蝶变。全覆盖建立村规民约制度,建设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化粪池+尾水还田利用)共228座,正常运行率为100%。提出“以废治废”模式,结合农村现有废弃设施和各地资源实际,探索出高效、经济的废水、废物“双循环”利用模式。一方面通过改造废弃、闲置沼气池、小水窖、小水塘为农村污水过滤池,累计将78638座废弃沼气池改为化粪池,将358个臭水塘、废弃小水窖改造为村内小景观,实现闲置资源循环利用。另一方面通过污水过滤清洁回田、回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将污水变为“施肥水”“灌溉水”“景观水”。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张勇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文化中国行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