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多地上线药品比价系统,倒逼行业走出躺赚舒适区
开屏新闻2024-06-27 09:14

同一药品价格差异过大,患者不了解药品定价,常常因信息不对称而花冤枉钱。近年来,不同渠道药品价格差异进一步拉大。5月底,国家医保局发文部署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创新药品价格监测方式方法。目前,全国已有多地上线药品比价系统,居民登录相关App或小程序,就能进入药品比价窗口,输入需要购买的药品名称后,便能查到药品的生产厂家、规格、最低价,以及有哪些药店在售。(6月26日《工人日报》)

推动药品终端售价挤水分,相关职能部门的组合拳,可谓直指要害。数月前,国家医保局就曾发布通知,要求“基本消除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省际间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相当于是省际间的大类比价。而从近来的趋势看,多地密集上线药品“比价神器”,这实则是一种本地化的末端比价。毋庸讳言,通过比价消除信息差,最终无非还是为了引导降价。

药品的零售,有一个复杂的定价逻辑,其固然有集中采购“挂网价”等形成的基准线,但基于市场化的自主定价权,不同药店售卖同一药物,往往还是会形成巨大的价差。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相较于其他消费品“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的景象,药品零售行业几乎堪称铁板一块,其严重缺乏“降价换市场”的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药品实在太过特殊,其专业属性客观上构成了某种认知壁垒和屏蔽效应,使得大众在其他场景下熟稔的购物经验趋于失效。

我们知道,药品有通用名和商品名之说,明明是同一个药,换个商品名,很多人就认不出来了,这使得横向比价根本无从谈起。再者,从行为模式角度审视,公众购药,还是习惯于就近遇店即购,极少有货比三家的。买药应急这一大前提下,人们实在没有多少闲心走访不同药店比价。要改变这一状况,确实需要便捷化的“比价神器”来作为工具支撑。

少花钱、追求性价比,适用于所有购物行为,购药亦是如此,只不过以往其缺少高效的实现路径罢了。最近多地上线的药品比价系统,是一键比价,更是穿透到药品通用名层面的实质性比价,加之其打通了“同城即时配送网售药平台”,更是直接促成了“低价药,且可及”的局面。这对于击穿社区药店的“高价护城河”,有着釜底抽薪的作用。以比价促降价,切实减轻了群众购药成本,也有望从整体上缓解医保的支出负担,这无疑是多方共赢之举。

当然了,就药品零售行业来说,价格优势是其中一部分,绝不是说最低价就是最好。新的游戏模式下,不同药店完全可以采取差异化的经营路线,做好客户服务、搭建有吸引力的会员体系来提高黏性,凡此种种,同样能够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最重要的,就是全行业动起来,走出“躺赚”的舒适区,真正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作者 然玉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文化中国行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